西風東漸
“西風東漸——掛佛像及漢傳造像藝術展”開幕式近日在廣州好普藝術博物館隆重舉行,廣州好普藝術博物館及黃埔區(qū)收藏家協會的專家領導,南越王宮博物館、普公古陶瓷博物館、東方博物館、環(huán)亞美容化妝品博物館等相關負責人,以及眾多收藏愛好者共30余人參與本次活動。
在分享環(huán)節(jié)中好普藝術博物館館長顏盛繁先生表示,中國古代的傳統文化與藝術需要一個恢復與重塑的過程,其實就是繼承與發(fā)展的問題。本次展覽的主題為佛教藝術,尤其是唐卡藝術。唐卡是佛教藝術中的瑰寶,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民間文化藝術的一朵奇葩,值得我們繼承與發(fā)展。
唐卡誕生于1000多年前,歷久彌新熠熠生輝,尤其唐卡被列入我國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和借助網絡曝光走進千家萬戶后,唐卡收藏在近年快速升溫回潮。事實證明,形神兼具的國潮載體從來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一如好普集團旗下自主明星品牌姵態(tài),產品一經推出便受到廣發(fā)關注和熱烈好評,甚至被譽為“國貨之光”。
本次“西風東漸——掛佛像及漢傳造像藝術展”由廣州好普藝術博物館與黃埔區(qū)收藏家協會聯合主辦,希望通過藏傳佛教的唐卡藝術與漢傳佛教的佛像藝術對比展示,進一步推動促進中華傳統優(yōu)秀文化的傳承與發(fā)展。
開幕式
中國藝術研究院唐卡研究中心執(zhí)行主任、唐卡國家級非物質文化傳承人果洛·希熱布上師,親自為各位嘉賓獻上哈達,送上最好的祝福。
好普藝術博物館名譽館長朱民英老師與果洛·希熱布上師,以及各位領導嘉賓一起參觀好普藝術博物館遠古彩陶、漢風、唐華、宋韻、南越遺珍等各展廳,研究鑒賞館藏的眾多珍貴藏品。
朱民英老師向果洛·希熱布上師介紹館藏漢代畫像磚
本次主題展共有兩個展廳,分別為“格古拾掇”展廳和“菩提佛光”展廳。 “格古拾掇”展廳主要展示眾多元、明、清時期的唐卡、壇城、尼泊爾風格的藏傳佛像等;“菩提佛光”展廳主要展示了北魏、唐、宋、元、明、清、民國等時期的銅制佛像、木雕佛像、石雕佛像、佛經、供桌、木魚等漢傳佛教藝術等。
好普藝術博物館館長助理兼學術研究部主任劉延豪帶領各位嘉賓一起參觀本次主題展覽,介紹藏品背后的知識,挖掘其內在的文化內涵。
唐卡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它是中華民族的藝術瑰寶,是我國璀璨民間藝術的奇葩。據文獻記載,唐卡于公元前7世紀松贊干布時期便已在西藏地區(qū)出現,經過無數人的不懈努力,最終發(fā)展成為技法精湛、用色考究、內容和形式完美統一的藝術形式。唐卡畫面不僅表現出了抽象的佛教理論,反映了藏傳佛教的內容,更體現了藏地的歷史、地理、傳說、文化、科技等??梢哉f,唐卡是一部濃縮了藏地文化的百科全書。
果洛·希熱布上師展示使用轉經筒
在唐卡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藏傳佛教神佛體系中的各種佛、菩薩、金剛、護法、天王、女性諸神等形象,她們或端莊安詳、或忿怒威猛;我們還可以通過唐卡的描繪,知曉一段段歷史故事或傳說,如家喻戶曉的松贊干布與文成公主的故事、高原英雄格薩爾王的傳說等。唐卡甚至創(chuàng)造性地描繪了藏地的醫(yī)藥科技等,如醫(yī)藥唐卡是藏醫(yī)藥傳承中最生動、形象的醫(yī)學教具,它們圖文并茂地闡釋了藏醫(yī)學理論和實踐技術,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醫(yī)藥彩色掛圖。
清早期 大白傘蓋佛母唐卡
總之,作為一種展現西藏文化歷史及藏傳佛教的繪畫藝術,唐卡的藝術價值和收藏價值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自2006年唐卡被列入我國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后,唐卡收藏更逐漸成為收藏界的新寵。
唐卡鑒賞分享
參觀結束后,嘉賓們一起來到11樓會議室,聆聽果洛·希熱布上師的主題講座——唐卡鑒賞分享。
果洛·希熱布上師詳細介紹了唐卡的文化淵源、工筆技藝、鑒賞要點等知識,使大家對于唐卡的起源與發(fā)展過程,以及重要性有了深刻的認識。唐卡具有膜拜功能、傳承功能、凈化功能、審美功能等,是藏族文化中一種獨具特色的藝術形式,具有濃郁的宗教色彩和獨特的藝術風格,是中國民族繪畫藝術的珍品。
本次活動也得到了社會各界眾多專家老師的支持,在此表示真誠感謝!同時也熱烈歡迎社會各界人士前來參觀、指導、交流!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