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初雪到來之際,網(wǎng)友張超把空中飄落的雪花,放到100倍顯微鏡下進行觀察,再用相機拍下定格照片。菱形、五邊形……晶瑩剔透的雪花看起來形態(tài)各異,引來不少網(wǎng)友贊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真美。”
張超是一名氣象愛好者,至今有15年多的雪花“收集”經(jīng)驗。他告訴揚子晚報紫牛頭條記者,那天看到北京氣溫偏低,有下雪的可能性,就提前準備好機器,在附近的山區(qū)守著,“我每年冬天都會拍雪花,少則一次,多則三五次,像完成一個任務似的,堅持下來的動力就是‘愛好’兩字,不拍就感覺這個冬天跟沒過一樣。”
顯微鏡下放大100倍的雪花
驚艷到許多網(wǎng)友
紛紛揚揚的雪花到底是什么形狀?近日,北京男子張超拍攝的一組照片走紅網(wǎng)絡。在他的鏡頭下,平時肉眼觀測無任何差別的雪花,被顯微鏡放大100倍后呈現(xiàn)出形態(tài)各異的形狀,有的像六瓣花朵,有的像五邊菱形,還有一片似乎被小貓偷踩了一腳,留下了貓爪似的腳印。
不少網(wǎng)友看到照片后,毫不吝嗇地送上贊美之詞:“永遠相信大自然的審美,沒有一片雪花是相同的,都是獨一無二的”“想不出用什么詞來形容這些獨特的美”……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聯(lián)系到拍攝者張超,他告訴記者:“以前我也在社交平臺發(fā)布過自己拍攝的雪花,但是從來沒有這么多網(wǎng)友關(guān)注過。”
拍攝這組雪花當天,他先是看了天氣預報,知道有下雪的可能性,又判斷了一下溫度,覺得平原區(qū)的溫度達不到拍攝要求,所以帶著機器趕到附近山區(qū)的安全位置,“雪花拍攝需要一場比較靠譜的降雪,積雪有一定的厚度,并且氣溫要足夠低。一般來說,零下七八攝氏度是比較合適的溫度,這樣雪花落到儀器上才不會化掉。”
張超說,顯微鏡可以提前連接好相機或者手機,等到雪降落下來,通過玻片采集雪花,“這時候直接去拍攝就好了。”
雖然說得輕松,但是在他看來,今年北京這場雪拍起來難度并不小,他忙碌3個多小時,只拍到了20多張,“首先還是溫度上出現(xiàn)了問題,到山區(qū)也只有零下三四攝氏度的樣子,雪花很容易化。另外,風力很大,經(jīng)常會發(fā)生雪花樣本被吹跑的情況,甚至連相機、顯微鏡整個都被吹倒。”所以這組照片盡管獲得了很多網(wǎng)友的稱贊,但他自己卻不是很滿意。
拍攝者是一名雪花“收集控”
拍了15年
記者了解到,張超是一名天文工作者,從大學專業(yè)到工作,都和天文相關(guān)。攝影是他的愛好之一,2006年他首次嘗試拍攝雪花,起因是他看到國外攝影師拍攝的一組雪花,自己也想嘗試一下,“摸索了兩年左右,終于拍出第一組成功的照片。”
張超說,想想那時還挺激動的。從那之后,每年冬天他都會拍雪花,少則一次,多則三五次,像完成一個任務似的,“不拍感覺跟這個冬天沒過一樣。”
他還記得拍出的第一組雪花照是在河北,降雪條件比較合適,他花了整整一晚上的時間,一口氣拍出七八張成功的照片,“凌晨1點開始拍攝的,一直忙到第二天中午,也不覺得困。”
銀白色的雪地里,他一個人拎著儀器,深一腳淺一腳地走來走去,選擇好位置后,再趴到地上,通過顯微鏡進行觀察,“冷到受不了,就回屋休息一會,身子變暖后再出來繼續(xù)拍,大概拍20多分鐘,就要回屋休息一會兒。”
就這樣,張超連續(xù)拍了15年,拍雪花越來越順手。堅持下來的動力是什么呢?聽到這個提問,他說:“其實就是愛好。”那時候,沒有自媒體,網(wǎng)絡也沒現(xiàn)在發(fā)達,拍攝的照片不能都分享出來,“因為雪花種類特別多,我越了解越好奇,想知道還有哪些沒有挖掘出來的種類,而且發(fā)現(xiàn)收集這些照片也挺有意思的。”
“每片雪花都是獨一無二的”
拍攝雪花的心情跌宕起伏
這組引起網(wǎng)絡熱議的北京初雪雪花照中,最受網(wǎng)友關(guān)注的是那片好似留有貓腳印的雪花,很多人好奇地發(fā)問:“是不是被小動物踩到了?怎么形成的呢?”對此張超哈哈一笑,解釋道:“其實是疊上去的一片雪花,剛剛生長出來,正好粘在大片雪花的上面。”
誰都沒想到,這個大自然不經(jīng)意間創(chuàng)造的“小巧合”,反而給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張超說,在他看來,零下十五攝氏度左右時能看到非常大而復雜的雪花,“它們在不同的環(huán)境下生長,才形成了這些復雜又美麗的圖案。”
他告訴記者,每片雪花都是獨一無二的,不全是六個角,“更夸張的是十二個瓣的雪花,像小太陽一樣。”截至目前,為了收集雪花的形狀,張超到過陜西、河北、青海等地,“河北以北的地方基本都去拍過。”張超說,東北雪花是他見過最漂亮的,他曾在東北見過最大的雪花,“直徑超過2厘米,可惜它不夠完整,只是一枚雪花的分支。”
“這種缺憾就會覺得非??上?。”張超說,他在拍攝雪花時,心情總是跌宕起伏,“一會兒驚喜,一會兒懊惱。比如說一片雪花落到顯微鏡下,形狀特別好,我正在高興,一股風吹過來把它吹走了,我就會很后悔沒早點抓拍。”
跟孩子一起在小區(qū)樓下等待大雪
帶家人走進冰雪微世界
張超向記者透露,他用顯微鏡不只是拍雪花,還拍過沙子、啤酒、電池的漏液和兒子的尿。生活里隨處可見的一切,他只要想到,都會放到顯微鏡下觀察一番。在他眼中,柴米油鹽醬醋茶皆可成為攝影取材的道具。
在“追逐”冰雪的道路上,張超還把兒子吸引了進來。3年前北京冬天的一場大雪,他帶著讀三年級的兒子在自家小區(qū)的樓下一起蹲守即將到來的大雪,“因為帶著孩子,那次拍的照片不算多,但是我和他都很開心。”
他還把妻子王燕平拉入了這個冰雪研究的“微世界”,2017年,兩人合作出書《尊貴的雪花》,書里呈現(xiàn)了他們夫妻倆10多年共同拍攝的上千枚雪花的顯微照片。其中有一張照片抓拍到他們趴在地上拍攝雪花的樣子,雖然各自抱著顯微鏡面朝不同的方向,但動作極其相似,默契感十足。有網(wǎng)友在知曉他們的故事后,留言感嘆道:“好酷的一對科普夫婦,有點小浪漫!”
張超說,“北京初雪”這組照片在網(wǎng)上火了以后,能從評論區(qū)感受到大家對自然的喜愛,還有人向他詢問雪花的拍攝方法,他告訴記者:“其實像我這樣觀察生活并不難,門檻也不算高,只需要一臺普通的顯微鏡,再等上一場靠譜的降雪,就可以帶著孩子在家門口收集雪花了。”
(紫牛新聞見習記者|孫慶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