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這就是咱工會的會徽,中間這個圈是‘中’,外面這一圈特別像‘工’字……”1月12日,午后的陽光照在停車場里,紅底黃色的工會會徽格外耀眼,43歲的貨車司機申亞林,一邊抬起右手指著胸前“畫圓圈”,一邊向《工人日報》記者介紹身邊的工友。就在一個月前,他們加入了工會組織,會徽就是集體入會時戴上的。
這里是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地處黃土高原與青藏高原的交匯地帶,曾是古絲綢之路南道要沖、唐蕃古道重鎮(zhèn)、茶馬互市中心,如今仍是連接大西北與大西南、進疆進藏的交通要道,跑長途的大貨車司機也由此成為當地主要的就業(yè)群體。
46歲的沙玉彪、31歲的馬白哈尼、45歲的馬尤素福,他們和申亞林一樣,都是奔跑在“流動中國”各大交通干線上的老司機,每個人都有生活的心酸苦累和出色的駕駛技能。聊到情深處,平平凡凡、點點滴滴的生活賬本里,隱約可見一幅漸行漸暖的“民生圖譜”。
“跑”出來的幸福
“從新疆拉液化氣送到四川成都,10天一趟,回家就住一晚上,再接著出車……”雖然年紀輕,但也是跑了10年的“老司機”,馬白哈尼每每和當地同行們聊起自己的工作狀態(tài),就會不自覺地流露出一點自豪。
“不用去壓價搶單,也不擔心拖欠貨款,更不用還購車按揭,住宿吃飯都在公司報銷,而且因為運送危化品,每趟車都必須兩名駕駛員,工資按月打到卡里……”馬白哈尼對公司的福利待遇頗為滿意。
沙玉彪去年這個時候剛換了一臺新車,首付15萬元,一月要還1.2萬元的按揭貸款,還有兩年才能還清。
前年春天疫情期間,物流減少、運費降低,曾經讓沙玉彪感到生活的沉重壓力。疫情過后,他開著車繼續(xù)“跑”起來,錢又源源不斷地掙了起來。所以在2021年春天,他果斷決定貸款買新車。最近,他已經聯系好了貨源,打算趁著春節(jié)檔期,從云南昆明到新疆烏魯木齊多運送幾次生鮮,妻子也跟在車上,“雖然一人開車走長路累一點,但走到哪、家在哪,相互有個照應。”
和沙玉彪一樣,申亞林也開“夫妻車”,妻子跟車做飯。他18歲出來跑長途拉貨,令他最為自豪的是,家里蓋起了四合院的新房。他堅信,幸福生活是“跑”出來的。
年輕的時候,馬尤素福和申亞林搭伙開一輛車,為修建青藏鐵路運送物資,從青海格爾木一站一站翻越唐古拉山,終于干到鐵路通到拉薩。如今,不善言談的馬尤素福,面對年輕司機總是會聊起申亞林,說:“我們回漢一家親,為建設青藏鐵路做過大貢獻,一起上高原、爬雪山、吃大苦、掙大錢的故事幾天幾夜講不完。”
曾有多“難”,現在就有多“暖”
許多人的印象里,“車輪滾滾黃金萬兩”,跑長途貨車肯定掙錢,但對于許多貨車司機來說,車子一跑也是“花錢如流水”。
“過去從蘭州跑杭州,要50多個小時,路途顛簸特別費油,現在只要26個小時,時間節(jié)省了、油費也就節(jié)省了。”沙玉彪心里盤算,省下的就是“掙”了,“現在路好走了,百公里能省十幾升的油錢呢。”
沙玉彪和申亞林還聊起了以前的經歷。曾有一段時間,在一些地方的服務區(qū)、偏遠的停車場,偷油猖獗,沙玉彪就曾被偷走滿滿一箱油,損失了好幾千元。
“現在高速服務區(qū)的治安好多了,偷油很少了。”
“現在都是從手機上接單,車輛設施和配置也越來越人性化,駕駛起來更安全、更舒適。”
“現在每輛貨車都有‘疲勞提醒’功能,不到4小時就提醒你必須休息。”
……
說起如今的點滴變化,沙玉彪歸結為一句話:“國家總是想著為百姓辦事,雖然都是細小的方方面面,但總能一點點感受到溫暖,看到時代的進步。”
“從2020年開始,我總會接到工會打來的電話,夏天送洗發(fā)水、香皂、毛巾,冬天送溫暖,清油、大米都送過。今年元旦,還給家庭困難的司機發(fā)了慰問金,感覺工會真就是‘娘家人’。”說起自己接觸工會、加入工會的過程,申亞林特別激動。
“老司機”的“新情緣”
馬尤素福去年被選為甘肅雪域汽車商貿有限公司的工會主席,作為司機群體集中的企業(yè)工會,這里吸收了710多名貨車司機入會,還在臨夏州總工會和廣河縣總工會的扶持下辦起了“司機之家”。
在一杯熱茶、片刻休息中,“司機之家”營造工會元素、傳遞工會關懷,讓貨車司機從點滴小事中認識工會、了解工會、信任工會。
馬全帥是廣河縣總工會主席,因為工會組建和建設“司機之家”的原因成為這里的“???rdquo;,對于工會組織服務貨車司機群體,他也有自己的“初心感受”。
“臨夏曾經是甘肅最貧困的地區(qū),我們小的時候都是挎著筐子,在公路邊向過往的司機賣茶雞蛋、賣熱苞米……”馬全帥回憶說,自己親眼見過長途在外的艱辛,更能感知貨車司機的冷暖,“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后,大家的生活都好了,貨車司機也通過工會組織的關心幫扶,感受到黨和國家的溫暖。”
牟建軍是臨夏州臨夏市交通局的干部,在工會和政府聯合開展的建會行動中,他被390多名貨車司機推選為臨夏市貨運物流行業(yè)聯合工會的主席,從“管理者”變?yōu)?ldquo;服務者”,他感覺自己多了一份責任、更添了一份信任。最近,他了解到胡俊紅和馬穆罕默德兩名貨車司機因患病出現生活困難,他及時為他們申請辦理了生活救助和大病救助,此事在當地的貨車司機中引發(fā)很大反響。
臨夏州總工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馬海霞說道:“貨車司機也是國家的建設者、是新時代的產業(yè)工人,工會要找準貨車司機的需求做工作、辦實事,做貼心暖心的‘娘家人’。”
現在,隨著貨車司機群體的普遍建會建家,不僅讓貨車司機群體有了更多歸屬感,也讓社會各方和企業(yè)對貨車司機有了更多關心關注。
不久前,申亞林所屬的臨夏海域貨運公司給每位貨車司機送了一件防寒工裝,不知該印什么“標識”,最后和司機們一商量,就在后背上印了大大的兩個字——“親人”。
穿著防寒服,走在臨夏街頭,行駛在漫長的國道線上,申亞林總能感到一種溫暖在心底升起……(記者 康勁)